在教育的廣袤園地里,教師宛如辛勤的園丁,悉心照料著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傆行盎ǘ洹被蚴巧L緩慢,或是平凡無奇,常常在不經意間被忽視。但恰恰是他們,最渴望愛的滋養,或許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個溫暖的微笑、一聲真誠的鼓勵,便能化作甘甜的雨露,悄然滋潤他們的心田,促使他們綻放出獨有的光彩。
我始終將后進生的教育視為重中之重。曾有一位轉校而來的學生小東,初入班級時,學習習慣糟糕,基礎極為薄弱,作業拖沓成了家常便飯。更不幸的是,他的父親沉迷賭博,對孩子的學業不聞不問,致使他在學習的道路上遠遠落后于其他同學。我默默關注著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發現閃光點的機會,一旦發現,便及時給予表揚。課堂上,只要看到他舉手,我總是第一時間請他發言,無論回答正確與否,都會送上我的鼓勵以及同學們的掌聲。做作業時,我也時常留意他的狀態,當他面露難色、抓耳撓腮時,我會輕聲走到他身旁,耐心詢問、點撥,直至他順利攻克難題。課后,針對他的知識薄弱點,我悉心講解、輔導,還常常與他談心,深入了解他內心的想法。
一次早讀課,他睡眼惺忪地遲到了。我關切地問:“小東,你吃飯了嗎?”他有些難為情地回答:“沒有……”我便將他帶到辦公室,遞給他面包和牛奶。時光悄然流逝,一年之后,盡管他的成績尚未達到優秀的水準,但學習態度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班級里,優等生收獲的表揚不計其數,而中等生卻常常默默無聲,既鮮少獲得表揚,也很少遭受批評。但實際上,這些孩子的內心同樣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與贊許。老師對優等生的關愛猶如錦上添花,而對中等生的愛,則如強勁的東風,能夠助力他們鼓起奮發向上的風帆。
我曾教過一個名叫小銘的男生,他成績中等,性格內向膽小,極度不自信,平日里與同學們交流甚少。背書時總是磕磕絆絆,小組長甚至都不愿聽他背誦。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給予了他一項特殊“待遇”——可以到我這里來背誦。每當他卡殼時,我便溫柔鼓勵:“別著急,慢慢想,再接著背?!痹谖业哪托囊龑?,小銘逐漸變得大膽自信起來。在“六一”班級表彰會上,我特意將?!皶闵倌辍钡臉s譽授予了他。他接過獎狀,眼中滿是驚訝:“余老師,為什么是我?”“我覺得你當之無愧呀!你在老師心中一直都非常棒,我為你感到驕傲!”后來,他在《我的老師》這篇習作中寫道:“余老師關心我,愛護我,她是我最好的老師!”這質樸的話語,在我心中卻無比珍貴,那一刻,我深切地體會到了身為教師的幸福。
小欣同樣是我教過的一名中等生,還是一名留守兒童,長期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缺乏家長監督的情況下,小欣的學習自覺性日益下降,在校與同學相處也不融洽,作業敷衍潦草,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甚至出現了占有同學文具并撒謊抵賴的不良行為。察覺到這些變化后,我多次與她奶奶溝通交流,可惜收效甚微。我還是想讓她有所改變。我像媽媽一樣關心她的生活,為她送上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慢慢地,小欣重新變得開朗起來,與同學們相處也融洽了,學習勁頭十足,最終還被評為“三好學生”。那一刻,我由衷感到幸福,仿佛找回了那顆曾經迷失的童心。我的心也與孩子們的心緊緊交融在了一起。
愛學生并非抽象、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具體可感的行動,它滲透在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個細微瞬間。教育的真諦并非苛求所有學生都達到全優,而是要因材施教。教師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應當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獨特的閃光點,將其放大,多給予鼓勵與表揚,讓他們融入充滿活力的班集體,切實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集體的溫暖,從而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茁壯成長。
值班編輯: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