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徽城鎮問政村,位于歙縣東門,依山就勢,群山拱衛,萬畝竹海,青翠搖曳,為歙城“五峰拱秀、六水回瀾”之佳地。
問政文脈深厚。
問政村至今保留著城區直通就田的問政古道,村西400多年的問政門作為徽城的外城墻,是歙縣4座城門中的東門,堪稱村莊乃至歙東的文化地標。村中還有寶相寺、慶鐘樓、斬尾龍母親墓碑遺址、一寺二觀十三庵等10余處文化古跡,文化名村名副其實。
作為第6批中國傳統村落,問政村的名氣與一道山珍密不可分,那就是“問政山筍”。
問政山筍“甲天下”。據《歙縣志》載:“春筍以問政山為冠,紅籜白肉,落地即碎。”問政山海拔200多米,為烏金沙土質,雨水、氣候適宜,盛產的春筍,筍殼黃中泛紅,筍肉白皙,質地脆嫩微甜,以手指捏其筍肉,便可見溢水。當地人稱這種筍為“白殼苗”。清代詩人汪薇有詩贊曰:“群夸北地黃芽菜,自愛家鄉白殼苗。”可見,問政山筍早已馳譽天下。
歷史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京杭大運河的揚州段,吃到了這個筍,贊不絕口,之后曾下詔,要求歙縣的竹筍進貢朝廷,和徽墨、歙硯一道,成為皇帝享用的貢品。
問政村目前擁有竹海4000余畝,年產值達4000萬元,全村戶均竹筍收入在3萬元左右。依托筍竹產業,當地成立了問政貢筍專業合作社,并成功獲評“問政山筍”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