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黟縣公安局被公安部光榮命名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這得益于黟縣公安局近年來緊扣黃山市公安局“打造全省全過程公平正義最好的地市之一”目標,始終把執法規范化作為公安工作的生命線,創新構建“鑄魂育警、機制賦能、特色引領”三位一體工作體系,不斷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實現執法質效和社會治理水平雙提升,成績斐然。
公安機關的每一次執法活動,都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事關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黟縣公安局為此創新構建了貼心“小夜校”、暖心“和氣茶”、一警多能、治安管家等執法規范化特色新樣板。
夜幕下的碧陽派出所,燈火明亮,首期“小夜校”培訓正在進行,圍繞新修訂《行政復議法》的討論非常熱烈。這里儼然成為黟縣公安持續提升規范執法能力的“加油站”。顯然,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關鍵在于“人”,黟縣公安就此創新構建“政治鑄魂+能力提升”雙輪驅動機制,打造“三級分類培訓體系”——全警必修的政治課、警種定制的“專業課”和派出所貼心的“小夜校”,更以“師徒結對”的薪火相傳,鋪設新警成長快車道,2024年有7對師徒獲評“優秀”,19名新警在“一對一跟崗+全流程帶教”中迅速淬煉。局長點評案件、“最優最差”案卷評比等實戰檢驗如磨刀石,僅去年以來,黟縣公安局就開展了30場培訓與考試,累計有840人次參訓,法治理念因此深植于每一名民警心中。
今年6月下旬,黟縣美溪鄉村民張先生駕駛車輛不慎與別人發生剮蹭交通事故。報警后,美溪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現場,詢問、拍照、判定……一氣呵成。派出所民警處理交通事故?這正是“治安+交通+森林”三合一勤務模式帶來的新氣象。警力重組、流程再造,催生“一警多能”新效能。該警務模式運行以來,美溪派出所聯合查處酒駕交通違法行為18起,開展集中交通宣傳100余場次,交通事故數量同比下降15%。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美溪派出所將6類164項業務整合為“一站式服務窗口”,來辦事的村民更方便了。
此外,黟縣公安還化身“法治管家”,為企業經濟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優質營商環境,其中“一企一警”包保責任制覆蓋28家規模以上企業。服務速度傳遞法治溫度,136場法治宣講、24次懇談會、10起涉企糾紛化解、40余件困難解決,連同創新的“承諾制”容缺辦證,縮短民宿經營辦證時限60%,實現“7個工作日領證”。漁亭派出所借力AI“星網工程”,一張守護道路安全、防范溺水風險、盯牢森林防火等六位一體的智能防護網悄然張開,守護一方平安。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了,那就喝一杯暖心‘和氣茶’,大家開心去感受徽州美景……”西遞派出所民警王友民說道。走進西遞景區“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傳統文化精髓與法治理念在此交融,如春風化雨般化解著民間矛盾,553起糾紛,99.3%的成功調解率,連續五年“零上交”的紀錄,是古老智慧在新時代煥發的獨特魅力。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守護者,黟縣公安編織涉旅糾紛“責任制”網絡,7個A級以上景區均明確責任人,聯動市監、文旅等多部門開展聯合調處涉旅糾紛70余起,該做法榮膺2024年黃山市“楓橋式工作法”稱號。而“西遞大媽”志愿者服務隊則是古村落另一道亮麗的群防群治風景線,她們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親和力,收集村情民意568條,調處糾紛50余起,幫扶游客160余次,在熱情服務中筑牢轄區平安基石。
接下來,黟縣公安局將以“陽光執法”與“柔性執法”為雙翼,持續深化“大黟山”旅游警務品牌建設,讓執法規范化與社會治理創新同頻共振,精心鍛造黟縣公安規范執法辦案的“新標桿”。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