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關鍵在黨。”“要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落實黨中央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的重大部署,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加強農村黨的建設,切實以組織振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織密組織體系
上下聯動推動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要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高效落實鄉村振興各項任務的堅強保障。要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建立立體化、全覆蓋、高效性的組織網絡,凝聚區鄉村三級合力推動鄉村振興,以黨的領導確保鄉村振興各項任務高效高質推進。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各項要求的“最后一米”,組織建設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戰略任務是否能夠落地見效,因此要大力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黨員發展提質、黨員教育管理提效行動,持續強化黨員分類管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組織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鄉村建設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要抓好村級配套組織建設。加強村(社區)共青團、婦聯、民兵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等配套組織建設,推選產生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下屬委員會,建立村(居)民議事協商制度,通過配套組織建設,延伸村級組織加強基層治理的觸角。
培育人才隊伍
凝聚合力推動鄉村振興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的領導、關鍵在人。無論是黨組織的“帶頭人”、產業發展的“新農人”、基層治理的“當家人”、鄉村建設的“合伙人”,還是上級派來的選派干部、專技人才、科技特派員、金融專員等等,都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隊伍。首先,要選優配強鄉村“帶頭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培養選拔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擔任支部書記。要持續加強鄉村兩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選拔能夠直接帶領推進鄉村振興、處理農村復雜問題、對農民群眾充滿感情、帶頭實干、敢抓敢管的干部到鄉鎮黨政正職崗位;大力選拔懂發展善治理、有干勁會干事、甘于奉獻、敢闖敢拼、能夠團結帶領群眾推進鄉村振興的優秀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持續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其次,要匯聚人才力量。干事創業,關鍵在人才。要大力招才引智,打好“鄉愁牌”“生態牌”,吸引一批有理想、有情懷、有創意的海歸青年、城市創客、專業人才來到鄉村,成為鄉村的“新村民”“稻田筑夢師”“數字游民”,并建立結對幫扶、創業扶持等服務機制,聘請他們擔任鄉村規劃師、設計師、運營師等,為鄉村發展引入更多人脈資源和智力支持;要培養本土人才,挖掘一批本土的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手藝人,培育一批素質優、形象佳、口才好的鄉村推介官,回引一批大學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整合各類人才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同時,要用好選派力量。充分發揮選派干部、金融專員、專技人員、科技特派員等資源優勢,送產業指導、送政策信息、送支持項目、送技術培訓、送金融服務、送市場信息,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把企業人才凝聚到鄉村,發揮企業家作用,以市場化思維帶動鄉村發展。只有千方百計做好各方人才“引育留用”,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形成“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的雙向奔赴良好局面,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撐。
強化黨建引領
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領導是全面、系統、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組織優勢,集聚組織力量,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的難點、群眾關注的熱點、基層治理的堵點,充分將人才、項目、資金等要素合理配置,才能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只有充分運用組織化手段,強化鄉村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推動思路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才能激發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要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緊緊圍繞特色產業,整體布局、分類推進、分級落實,整合各級資源推動產業發展;依托村村共建、區域聯建等形式,引導產業相近、地域相鄰、發展同向的村結對共建,推動共建共享、抱團發展;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推動鄉村資產資源盤活,發展鄉村旅居、精致農業,延伸產業鏈,健全“村黨組織+企業+村民”的利益鏈接機制,持續拓寬黨組織主導、企業等多方主體參與、市場化運營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化基層治理水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要組織宣傳發動黨員群眾更多的支持村級建設、參與村級治理,引導更多人圍繞鄉村振興同向發力、共治共享;推廣板凳黨課、流動黨委會、戶主會等做法,學習借鑒楓橋經驗、六尺巷工作法、作退一步想、解憂雜貨鋪、響潭實踐等治理經驗,助力基層治理端口前移,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推動基層協商民主發展;推動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創新,依托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以信用體系建設促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將“看不見”的文明具體化,從小處著手引導群眾積極向上向善。要以黨建引領民生改善。鄉村振興是一個普惠“三農”的大工程,增進民生福祉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要圍繞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發揮組織作用、凝聚黨員力量,持續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鎖定“一老一小”,深化“鄰里守望+日常走訪”機制,常態化關心關愛殘疾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把為民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要將提高民生福祉作為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辦好一批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構建“清單+閉環”辦理工作機制,不斷密切黨群關系。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