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里,果農們正忙著采摘;倉庫內,一箱箱新鮮瓜果經過精心包裝,即將發往上海、杭州等地……眼下,六安市葉集區平崗街道的“江淮果嶺”迎來豐收季的繁忙與喜悅。
登上觀景臺,3萬余畝生機盎然的果園映入眼簾,很難讓人聯想到十多年前,這里曾是一大片荒崗野嶺。
平崗街道“江淮果嶺”一隅。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攝
蛻變首先始于模式的創新。作為“江淮果嶺”的核心區域,葉集區平崗街道率先探索“標準地”流轉模式,將零散的荒崗荒坡、低產林地及老果園集中連片流轉,由村集體統一進行標準化整治后,再發包給種植大戶經營。
“這一創新模式,讓種植大戶的積極性倍增,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產業發展速度。”平崗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張汝霖介紹,目前,僅平崗街道的果嶺面積就達3.2萬畝,葉集全區果嶺總面積擴展至6.2萬畝。
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做精做優。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果農們堅持市場導向,果斷淘汰傳統低效品種,大力引進并推廣秋月梨、平崗鮮桃等市場認可度高的精品水果。優良的品種加上嚴格的種植管理,使“江淮果嶺”產出的水果成功打入一線城市商超,身價倍增。
此外,當地還十分重視品牌建設,“葉集秋月梨”入選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平崗鮮桃”更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響當當的區域名片。
品牌的打響不僅進一步盤活了閑置土地資源,更讓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
“我家的果園主產水蜜桃和秋月梨,年產值超百萬元?!碑數胤N植大戶倪迎陽笑著說,憑借品牌的影響力,銷路根本不用愁。
“平崗街道的3.2萬畝果嶺已帶動5千余人就業,2024年綜合產值近6億元?!睆埲炅卣f。
產業的興旺,不僅在于一產的豐收。如今的“江淮果嶺”,早已超越單一的水果種植范疇,正朝著三產深度融合的方向闊步前行。
在連綿的果嶺之上,戶外運動公園、江淮果嶺康養中心等設施點綴其間,桃王大賽、農耕文化節等特色節慶活動豐富多彩。
從荒山野嶺到瓜果飄香的“江淮果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革命老區徐徐鋪展。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