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休寧縣許多村民會采摘野生苧麻葉制作苧葉粿,這一傳統美食以它獨特的魅力,奏響了夏日美食樂章。
商山鎮雙龍村村民郎韶姿一大早就去采摘野生苧麻葉,眼下這個季節,苧麻生長得更為茂盛,綠油油地布滿了田間地頭。不一會兒,郎韶姿就摘了一大把。
“我一下子就摘了這么許多苧麻葉,這都是野生的,路邊、山坡上都是這個野生的苧麻葉。”郎韶姿語言中充滿著豐收的喜悅。
制作苧葉粿,當地村民至今仍遵循著最古樸的制作工藝,先洗凈苧麻葉,在沸水中煮爛,再用涼水沖一遍,擠水、搗爛,既能軟化纖維,又能去除植物本身的青草味。隨后再與糯米粉摻和攪拌均勻,反復揉搓成面團。
郎韶姿說:“做苧葉粿是最重要的環節是要用力搓揉苧葉,然后將其摻在糯米粉里,看起來又綠又光滑。”
苧葉粿的“綠墨”之名,源于它獨特的外觀。揉好的面團包入香甜的白砂糖、醇香的黑芝麻,再放入模具中壓平后取出,一個個印有花樣的苧葉粿就成型了。上鍋蒸至十五分鐘后便可以出鍋,蒸熟后的苧葉粿顏色變深,仿佛老墨玉,散發一種淡淡的青草香氣。
“制作苧葉粿是我家的傳統手藝,到我這已是第六代。初夏時節,全家人一起做苧葉粿,聊天笑聲不斷,享受鄉村美味,分享著快樂時光。”此刻,幸福盈滿郎韶姿的心間。
讓人垂涎欲滴的苧葉粿,軟和細膩,咬下一口也是滿嘴清香。俗稱苧葉有清涼解毒的作用,吃了可以防止生癤,這也是當地村民每年初夏必吃的傳統美食。
“苧葉具有清涼解毒功效,苧葉粿老少皆宜,小孩老人不會生病、長痱子。”郎韶姿介紹。
從田間地頭的苧麻葉,到餐桌上的“綠墨”苧葉粿,這一傳統美食通過代代相傳的制作工藝和食用習俗,得以保留和延續,承載著人們對健康度夏的期盼,也成為大家記憶中的家鄉美味。雙龍村村民張凱說:“我很愛吃苧葉粿,從小吃到大,小的時候是外公做,現在是媽媽做,這是家的味道,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滋味。”
吃苧葉粿的習俗由來已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制作傳統美食,讓節氣吃美食的習俗傳承下去。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