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難,作為弱勢群體的殘疾人創業那就更是難上加難??稍邳S山區甘棠鎮,有一位二級肢體殘疾人,憑借一股頑強的毅力,闖出一條致富之路,他就是弦瑞村的黃五九。
年近花甲的黃五九幼年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左下肢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上世紀90年代,黃五九家中農田流轉后,頭腦靈活的他看到農業機械普及,看好農機修理行業前景,決定外出投師學藝。憑著一股子鉆勁,他只用一年時間就學成。后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幫助下,黃五九在330國道旁租賃了一間店鋪修理農機,由此開啟了創業之路。
起初,村民對他的技術抱有懷疑,但他不氣餒,憑著優質的服務、合理的收費,漸漸闖出了名氣,業務也擴大到周邊鄉鎮。單憑農機維修收入畢竟有限,黃五九與時俱進,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車、電瓶車逐步普及,這些車輛的維修與農機維修有著不少相通之處,經過刻苦學習,黃五九習得一手車輛維修的好本領。業務擴大后,原先的店面也擴大到3間100多平方米。
創業中,他多次參加區殘聯、人社部門舉辦的困難殘疾人高質量就業民生實事培訓。不僅拓寬了視野,而且區殘聯還向他提供了創業扶持資金,助他一臂之力。與此同時,凡困難殘疾人前來維修農機、電瓶車等,他只收取材料費,免收或減收維修費。
2019年,黃五九經過市場考察,發覺電動車銷售市場潛力巨大,在鎮村的支持下,他與一家品牌車企達成合作,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在城區開了一家專賣店。他講誠信、重服務,走銷售帶維修、維修促銷售之路,業務越做越大。2024年,門店銷售電動車突破1000輛,銷售收入接近500萬元,連同農機維修服務收入,除去各項開支,黃五九家當年純收入有30多萬元。闖出一條致富之路的他,成了全區殘疾人的創業典型。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