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管、護、運”力度,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圍繞“建好”,“出行難”成為歷史。“十四五”期間,我市累計投資13.3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458公里,改造危舊橋梁133座,安防工程1457公里,實現101個鄉鎮、673個建制村、4324個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截至2024年底,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5677.2公里,等級公路全覆蓋,硬化路面率達100%。
圍繞“管好”,“路長制”長治長安。我市出臺《黃山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作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格局。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十四五”期間,通過7名縣級路長、101名鄉級路長、673名村級路長和763名鄉村道路專管員的通力協作,全市農村公路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各級路長及鄉村道路專管員巡查農村公路總里程累計達70萬公里。
圍繞“護好”,讓“品質路”人享其行。“十四五”期間,我市堅持實施養護工程和強化日常養護相結合,重點優化偏遠山區、貧困鄉村等建設年代久遠、長時間服役的“老弱病殘”路。投資2.67億元,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工程1164公里,列養率達100%,優良路率達91.1%,基本實現了“有路必養,養必到位”。徽州區呈靈潛公路、休寧縣源白公路、黃山區焦小公路先后獲評安徽省“十大最美農村路”。
圍繞“運營好”,“微循環”物暢其流。全市“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雙向運輸服務進一步打通,客貨郵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建制村公交化率達78.37%,全市設置縣級站點7個、鄉鎮級站點101個、村級站點675個,開通客貨郵合作線路34條,投入農村客貨郵運營車輛51臺,城鄉物流一體化網絡基本形成。歙縣成功獲評安徽省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
2025年,我市計劃投資2.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53公里,危橋改造23座,養護工程290公里。到2027年,我市將實現70%以上建制村通雙車道及以上公路,具備條件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達100%,四、五類橋梁及時處置率達100%,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率達100%,建制村公交通達率達85%。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