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一新的城鄉面貌、井然有序的大街小巷、溫暖真摯的文明新風……走進黃山市休寧縣,文明馨香氤氳著整座城市,從綠意盎然的口袋公園、四通八達的路網交通,到市井街巷的煙火氣息、公共場館的文明有禮,文明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深入城市發展肌理,在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
近年來,休寧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工作理念,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努力創建人民滿意的文明之城。5月23日,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認定命名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決定》,休寧縣榜上有名,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聚焦民生實事 譜寫幸福篇章
“以前小區環境臟亂差,道路坑坑洼洼,經過改造后,現在主道、巷道都十分平整,路燈安裝到了每一個角落,我們老年人出行安全多了。”家住休寧縣石鶴巷周邊小區的陳奶奶笑著說道。石鶴巷周邊小區的煥然一新是休寧縣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改善城市面貌的縮影。
文明城市創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該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收集并聽取老百姓的意見建議,把群眾智慧充分吸收到創建的生動實踐中。這幾年圍繞基礎設施改善、文明素養提升、群眾日常生活等方面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4000余條,針對群眾意見大、反映強烈的城市治理頑疾全力攻堅,有效解決群眾憂心事、煩心事,推動城市功能品質雙提升,帶動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在過去的四年時間里,該縣新建文昌西路等道路3條,提升城區道路5條,城區形成六縱六橫路網,完成小區改造提升117個,新增公共停車位6500個,“民聲呼應”問題辦結率走在全市前列。實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小微空間整治90處,建成“徽客廳”43處、“口袋公園”5個、“兒童公園”2個,新增、改造公共綠地3.5萬余平方米。完成城北、鐘鼓樓2個農貿市場改造。開展市容環境“十大”專項整治,治理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4600余起,清理問題廣告標牌1700余條、牛皮癬5000余處。增設“書香驛站”、特色分館以及“15分鐘閱讀圈”共10個,建立了26個圖書服務點。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新建籃球場10座、百姓健身房3處和健身步道22.5公里。
從老舊小區“煥新顏”到背街小巷“變形記”,從解決城市停車充電難題到探索無物業小區管理新模式……該縣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高效解決“急難愁盼”,讓“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
深化文明實踐 新風浸潤心田
近日,一場“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實踐活動在溪口鎮祖源村舉行,健康義診、愛心義剪、便民維修……各類貼心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我頭發長了,今天來讓志愿者幫我修剪一下。志愿服務送進了山塢,方便了我們鄉村老年人。”村民項大爺笑著為志愿者豎起了大拇指。
一場場文明實踐活動,溫暖著人心,為鄉村社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精神文明建設,說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設、靈魂建設。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五有”標準,該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86家,實現縣、鄉、村(社區)三級全覆蓋,全縣還成立了各類志愿服務隊伍573支,注冊志愿者35831人,創新開展“狀元縣里志愿紅——‘5’在行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每年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5000余場,惠及群眾30余萬人次,“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深入人心。一系列文明實踐項目不斷孵化成長,通過連續兩年開展的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孵化了30余個文明實踐項目,新安源生態保護等9個項目入選省級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連續兩年的縣級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共評選典型56個。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一場場文明實踐活動在潤物細無聲中把文明新風吹進了百姓心田,積極引導群眾提升文明意識,推進文明鄉風建設。曾經,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讓眾多家庭不堪重負,如今,“低彩禮”“簡婚宴”等文明新風逐漸成為主流。休寧縣將移風易俗作為文明村鎮創建的關鍵,持續開展“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婚俗”“推動殯葬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等系列活動,并以“信用生金”超市為載體,把鄉風文明轉化成信用積分價值,在潛移默化中移風易俗,讓文明之風浸潤人心。
厚培精神沃土 涵養文明底蘊
行駛在休寧城區主干道路上,“榜樣休寧”“書香休寧”“平安休寧”“人文休寧”等一系列公益廣告牌映入眼簾,裝點城市風貌,展示文明形象。該縣在創建過程中,立足徽文化優勢,以“中國狀元縣”文脈為軸,融入金黃色卷軸皇榜元素設計高速口景觀標識,打造特色道路景觀帶,改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巷”20條,讓歷史文脈可觸可感。
好人是看得見的標桿,榜樣是最明亮的燈塔。退役不退志在家鄉新崗位續寫“兵王”傳奇的王忠心、只為三代人共同堅守甘當義務郵差的汪錫熊、創辦“行益課堂”關愛留守兒童的張志健、自辦黨史資料館傳承紅色基因的姚華亮、真情服務鄉鄰的巾幗奮斗者程彩玲……一個個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奮斗故事感動著每一個休寧人。近年來,休寧縣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共選樹“中國好人”15名、“安徽好人”28名、“黃山好人”91名,“全國道德模范”1名、“安徽省道德模范”2名、“黃山市道德模范”33名,“全國文明家庭”1戶、“安徽省文明家庭”2戶、“黃山市文明家庭”43戶,引導廣大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推動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
精神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該縣通過創新打造“德潤狀元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理想信念引領青春方向、以文化涵養師生品格,組織25000余名中小學生參與實踐活動1400余場,評選“新時代好少年”224名。1所學校獲評省級文明校園,16所學校獲評市級文明校園,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全國文明城市,既是榮譽,又是責任,更是持續奮進的鞭策。下一步,休寧縣將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乘勢而上,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文明城市創建質效,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示精神文明建設新氣象新作為,用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休寧篇章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值班編輯: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