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梨硔,曾經一度被人遺忘在高山上的古村落,安靜地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休寧縣溪口鎮苦竹尖山腰。這里地勢奇巧,三面懸空,只有南面與苦竹嶺相連,推窗便是滿目竹海,早晚云遮霧繞,置身其中,仿佛腳踏浮云。近年來,木梨硔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以云海景觀為主,吸引大批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往觀光旅游。一個幾乎快成為空心村的高山村落,有著怎樣的魅力,可以讓外出居住幾十年的村民回到村中,又讓無數游客心馳神往?
瀕臨消失高山村
無論是在微信朋友圈還是媒體圈,木梨硔都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很多人一開始還不認識“硔”(hong),跟風讀成了木梨硔(gong)。
無限風光在險峰,車子不能直接到村,行至半山腰,就停下了。眼前是用木頭壘成的階梯,一開始的興奮讓記者的腳步也變得輕快。然而走了一段階梯之后,就開始氣喘吁吁了。階梯較高,加上前幾日的雨水天氣,階面有些濕滑。
快到山頂,村莊映入眼簾,此時還有一些云霧沒有散去,仿佛置身于天上人間。
木梨硔村始建于明末,村中有59戶人家,村民208人,是江南典型的高山袖珍村之一。村中全為徽派建筑,由南至北,民居依山勢高低錯落呈階梯狀擴展。村落三面懸空,僅南面與地名為“苦竹嶺”的高山相連,地勢突兀,猶如海島,每逢雨雪天氣村落四周云遮霧繞,恍若仙境。據統計,每年木梨硔出現云海的日子接近百天,為皖南所罕見。
不同于早已出名的西遞宏村之類徽州古村落,木梨硔多了一種原始超脫的意味。正是這樣一處原始而且尚未完全開發的景點,以超脫的姿態靜對著這個世界的繁華喧囂。因為交通不便,所有石料水泥都必須一袋一袋背上山,蓋房子的成本太大,村中幾乎沒有新樓房。得益于此,那些經歷了時間洗禮的徽派老建筑才得以保留下來。但是近年來,為了謀生、求學,很多村民都搬離了木梨硔。
去年剛大學畢業的村民詹惺告訴記者,村中有小學,他一直上到三年級,三年級以后到山下的小學上學,每天來回,“下山走半個小時,上山要走一個小時。”后來,為了可以就近上學,父母把他送去了休寧縣城讀書,母親則在縣城租房陪讀。村中很多同齡人都是這樣上完初中、高中,直到考上大學,父母親才返回木梨硔。
“木梨硔在沒有發展鄉村旅游之前,雖然有200多人,但是隨著村民近些年來逐漸外遷,常住人口只有30人。”溪口鎮政府工作人員、木梨硔村人洪斌告訴記者,很多人都以搬離村莊為榮,外出務工賺了錢,就在山腳下、鎮上或者城市里安了家。
一張照片引客來
這樣一個瀕臨消失的高山村,緣何成了游客們趨之若鶩的旅游勝地呢?說起木梨硔的鄉村振興故事,洪斌說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汪紅興老師。溪口鎮石田中學的語文老師汪紅興是當地有名的“先生”,他在上課之余喜歡挖掘當地鮮為人知的自然風光和徽州民俗,一個單反、一支筆,行走在新安源頭。
汪紅興每年都會去木梨硔村的老友家拜年,那時候往往是前一天上山,在朋友家住一晚,第二天再下山。雖然行程艱辛,但是他卻樂此不疲。一是與老友的情誼,二是木梨硔的景色。夜晚住在木梨硔,可以抬頭仰望漫天繁星,早晨醒來,還可以欣賞云海,對于愛攝影的他來說,簡直是人間仙境。
正是他在2009年11月發在網上的一組“休寧發現最美高山村落——木梨硔”的照片在網上引起轟動。一個星期之后,就陸陸續續有好幾個俱樂部組織游客前往。多年來,他也是木梨硔最認真的宣傳員,村中村民見到他都非常熱情地打招呼。
因為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往,再加上上山的路難走,因此游客在山上的吃、住需求都很大。當地村民詹玉華就被游客“推著”發展起了農家樂。起初只是在自己家的房間里搭幾張床,鋪上被子就讓客人住下了。2013年,詹玉華的云華客棧正式掛牌營業。當時洪斌還借了一個單反拍了照,在當地網站上了發了一張圖片——“木梨硔有了第一家農家客棧”。
如今,木梨硔已經有了20家農家樂、321個床位,可以同時容納四五百人住宿。節假日的時候,房間往往提前一個月就已經被預訂一空。來自北京的游客吳女士已經在村里住了兩天,她說在網上看到了木梨硔這個高山村的照片和介紹,就一個人來了,“到了這里感覺非常安靜愜意,尤其是夜晚,可以清晰地聽見山間的蟲鳴鳥叫,回到大自然的感覺太棒了。”
農旅結合開新花
雨子客棧是2013年最早開業的一批農家樂,負責人雨子是一位非常淳樸的農村婦女,家中無論是廚房還是客房都打掃得非常整潔。而在客廳,一條條戶外俱樂部的橫幅掛得琳瑯滿目,看得出來,這里的生意比較紅火。
雨子的兒子詹惺去年大學畢業之后就一直在家幫母親經營農家樂,因為心疼母親一人經營太辛苦,去年將客棧進行裝潢升級,使得之前單次可以接待三四十人的客棧如今只能接待20人,雖然接待量小了,但是客人的居住品質提升了,住房價格也提高了。采訪的第二天正逢周末,此前雨子客棧就已經接到幾批游客一共七八十人的住宿預約,因為接待不下,雨子就介紹給了旁邊的客棧。正因為性格溫和樸實,雨子客棧的回頭客也非常多,還有一些書畫家贈予墨寶。
2015年國慶長假,洪斌從事建筑設計工作的大學同學來到木梨硔旅游,提議洪斌發展自己的農家樂。由于忙于工作,正當猶豫之時,妻子吳淑娟自告奮勇,說她要干。于是,關掉了鎮上的門店,吳淑娟回家經營農家樂。看了村中一些已經經營的農家樂,吳淑娟覺得自家的房子面積不大,接待量有限,于是決定走中高端民宿路線。她將客棧規模定為6個房間9個床位,在基本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礎上,每個房間按照不同的風格,采用當地材料和鄉土工藝裝修。從客房風格到小擺件,處處都體現了經營者的用心,因此也格外受歡迎,有的老顧客甚至已經來了三回。
“農產品體驗中心是我們本地農產品對外展示的窗口,每個季節我都會加工新產品,比如現在賣一些干菜、腌菜,夏天就采摘一些野生獼猴桃、藍莓進行銷售。”村民詹麗華在木梨硔村里開了家農產品體驗中心,經營土特產、日用品等,借助村里的旅游發展,農產品銷售情況不錯,附帶著賣一些毛巾、牙刷等日用品,銷量也還不錯。在木梨硔村的山腳下,詹麗華還種植了一片藍莓園。她告訴記者,近幾年木梨硔旅游發展得好,她便開始種植藍莓,結合旅游發展休閑農業、農旅結合。
作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和2016年省級美好鄉村中心村,木梨硔加速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同時,加大衛生整治工作力度,加強村莊衛生管理,聘請村組保潔員常態化清掃垃圾,管理好道路上、村莊內的衛生環境,杜絕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嚴格控制各類影響攝影效果的細節,保護好該村古樸自然的風貌。
近年來,木梨硔不斷挖掘古潭、古泉、農耕、曬秋等自然人文資源,做好鄉村文化的開發、保護、宣傳、營銷、推廣等。以傳統村落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政府強化幫扶指導、積極調動村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保護促旅游,以旅游促發展,充分開發高山村落的攝影資源,走穩了旅游發展的富民之路。
責任編輯: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