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一詞,寄托了詩人無限的期待。位于休寧藍田鎮的溪項老街,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曾是盛極一時的商業中心。隨著歲月流逝,老街逐漸黯淡。可喜的是,該鎮對于溪項老街的保護已經提上日程,未來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開發并保護。
古道熱情溪項街
走進前川村,最先看到的是村中的水口。夾溪河水潺潺流過,幾株古樹蒼翠茂盛,枝頭上偶爾傳來幾聲鳥鳴,搖曳的小花和著秋紅的落葉爭先恐后報告著秋天的信息,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
在水口林廣場的一塊景石上,鐫刻著一個紅色的愛字。藍田鎮副鎮長余明珠說:“我們藍田的愛字石也有故事呢,由于林地環境清幽,樹高洞深,能容納兩人坐于樹內,隱避、遮風而溫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片水口林成了當地年輕人的‘戀愛角’。”
“這邊原來是溪項村,所以這條街也叫溪項老街,現在保留下來的一段只有300米左右了。”余明珠告訴記者,原來的老石板呈深褐色,因為顏色和豬肝顏色相近,所以也被稱為豬肝石。當時,很多村民為了騎電動車、三輪車方便,把石板路澆成了水泥路,鋪上了鵝卵石,老街現在只保留了一段老石板。
再往前走,到達仁安橋。“原來經商的和采購物品的村民都是從橋上經過,在205國道未建成之前,從休寧縣城到藍田都是走這條路。”余明珠說,仁安亭原來是前川村村委會所在地,后來廢棄,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建為村史館來打造,置放了當地的一些特色產業照片。仁安橋不遠處是解放后的合作商店和電影院。“我家離這里只有五公里,印象中,父親還帶我買過江西產的白酒。”余明珠說,合作商店隔壁是電影院,門口擺放著流動的餛飩攤。八十年代初,電影院放了一部電影,叫《世上只有媽媽好》,他也在這里看過,非常感人。
溪項老街上,一家老剃頭鋪還在開門營業,村民葉玉壽正在為顧客修面。葉玉壽今年66歲,他告訴記者,這里原來是集體理發店,七十年代,他跟著父親學習理發技術,一直將店開到現在。
村民汪荷花今年89歲,一直住在村里,在她的印象中,溪項老街很繁榮,商業也很發達。“我家原來是個飯店,是縣里的合作飯店。”汪荷花說,前川老街上原來有很多店鋪,電影院、老合作社、飯店都在這條街上,村民買東西也都來這里。村民徐芳炳曾聽祖輩們說,溪項老街清朝之前就有了,至今沒什么大的變化,“原來是石板路,沿路都是店面,豆腐店、銀匠店等,民國時期還是很繁榮。”徐芳炳說,溪項老街最開始叫丁家街,因為丁姓村民多,老街一邊臨河,一邊臨街。原來老街上一路還有五六個風雨亭,可供行人避雨休息。金龍山、璜川、甚至七里頂以及周邊的村民都會來老街買貨,商業氣息十分濃厚。
歷史悠久古韻深
前川村為藍田鎮政府所在地,唐代就有了村落。村中有兩處名勝,一為銀騰堨,堨壩下浪花飛濺、瀉銀堆雪;二為雜子墩,為村中水口,沿河堤遍生古木,經過整修,鋪上鵝卵石,辟為雜子墩農民公園。
根據《雜子墩記》記載,“雜子墩”又名“螺絲墩”,位于東干河岸,是藍田的一處水口。墩塝東臨夾溪河,西靠菜地,南伴仁安橋亭,北至東干橋頭。舊時,墩上遍生古木,如青櫟、香樟、石楠、楓場、黃連木等,還有楸樹,共五十六棵。枝繁葉茂,無三四人非能合抱之。每年秋天黃葉飄落,青櫟的果實,藍田人稱“雜子”,狀如算盤珠子,又像大荸薺,可食用,每年秋季,吸引許多孩童到林中撿“圓雜”,選一二粒用作競技游戲,其余拿回家磨粉做豆腐。
鳥兒們愛待在這片古木參天的林中,它們嬉鬧追逐;林中松鼠甚多,竄跳嬉鬧……“雜子墩”是藍田人民充滿生命活力與希望的樂園。
仁安石橋位于前川村東,建于清代。橋為石拱單孔,長8.5米,寬6米,橋上置亭,名“紫光閣”。紫光閣飛檐趐角,頂設一錫葫蘆,亭脊飾有鰲角、松鼠等磚雕。亭內設有文曲星畫像,旁懸一銅鐘。原為三層,經風雨剝蝕,年久失修,今僅剩一層。橋上飾有“文光射斗”匾額和“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楹聯一副。橋體一側鐫有篆體“仁安”二字,故名仁安橋。橋之南,飾有八只碓的大水碓一座,今已不在。
藍田歷來重文尊師,小孩上學前大都須登橋跪拜文曲星佛像,焚香叩鐘,一片虔誠,是千百年來藍田人尊師重教,人才輩出的“秘笈”所在。
在藍田,也有很多民俗。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和春節、端午節為農歷三大節日。這三節,小輩要送禮品給長輩,俗稱“擔三節”。這日,為表達豐收喜悅之情,藍田街有舞龍的習俗。八月十三、十四、十五3晚,前川程家祠堂一大一小兩只黃龍由五個年長者和五個年少者組成。大黃龍三丈,小黃龍二丈,點龍珠上舞龍降,下山龍身全部點燃火燭,從山上一路舞下來煞是好看。名曰“黃龍出洞”。舞到村前,過“仁安”橋,轉個彎道小河沿藍田街行進、舞動。鞭炮、鑼鼓相伴,店家、大戶爆竹用竹籃掛著點燃助興。十五夜,沿街店家、房戶、贈蠟燭一對,曰“拜龍”。店里,村中均舞了遍,才告結束,送龍回祠堂。
加強保護待重生
據了解,近年來,藍田鎮進一步加強全域環境整治,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重以生態保護為先,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圍繞山清水秀、村容整潔、民風淳樸、留住鄉愁,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據余明珠介紹,原來前川村水口的環境不盡人意,為了改善村域環境,2016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總共投資300余萬元,包括道路整治、污水管網、改廁、農戶改徽建徽,將水口林重建成農民公園,于2017年9月建成。“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我們開展一獻四捐,即發動黨員獻計策,捐錢、捐物、捐地、捐工,也是倡導一種社會正能量。”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環境已經改善了很多,村民滿意度、幸福感大大提高。”藍田鎮黨委書記張云清告訴記者,前川村入選了第五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單,對保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資金仍存在缺口。“村子范圍較大,補助資金杯水車薪,因此只能集中在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古建維修為主。”張云清說,對于鎮內古街、古建筑的修復修繕是一項大工程,希望能依托中國傳統古村落的申報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老街保護水平。
張云清還說:“前川村在鎮區范圍內,地理位置優越,未來高鐵開通之后相當便捷,加上游客對鄉村旅游和民宿的需求越來越大。下一步將利用各種機會,以大環境帶動,結合藍田鎮的全域旅游,將當地一些古建筑保護好,同時希望引入社會資本,在保護的同時開發利用,釋放古街的文化價值。”
責任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