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堨扼河,千年圳渠蜿蜒穿村
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越國公汪華11世嫡孫汪遇游黃山途經鳳凰嶺,見此地遠峰環繞、平野寬闊,大可安居,遂率族人來此開基。千余年來,先人辟野為田,攔河成堨,引流灌稼,漸至五谷豐稔,人丁衍盛,富甲一方,里人因之名村曰:富堨。
富堨實則就是實體遺存的古老水利設施,三道壩各有作用,富堨壩主要灌溉河東片農田,賽堨壩起到了補充作用,主要灌溉河西的上千畝農田,賽豐壩的主要功能是提升水位,解決村莊水碓、榨堂的用水。渠道自入口起宛轉穿村后直奔王家宅,長約2.5千米,一千余年基本未變。富堨水街分前街、后街,古渠穿村一段俱石塝護岸,沿途十數節上鋪石板成后街路面。分量水埠二十余處,石階石砧,既方便群眾洗滌汲水,又備消防排澇,渠水至今清澈潺湲。農忙時節,砧杵之聲此起彼伏,突顯水鄉風韻。
“這里曾是重要的水陸碼頭,當地的土特產、糧食在這里上船運到浙江,浙江的日用品也是在富堨中轉,我小時候還能看到碼頭的輪廓。”富堨村黨委書記鄭富林告訴記者,他聽舅公說,解放前這里很熱鬧,作為水陸碼頭,包括旌德、太平那兒的日用品都要經過這兒中轉,人挑騾扛,大米、茶葉從這兒上船運到浙江、上海。“原來全部是青石鋪起來的不規則的石板路,沿街基本都是木板門,糖坊、雜貨鋪、食品店有好幾家,巷弄也有七八條,有兩條巷就命名為上當鋪、下當鋪,過去祠堂也很多,現在都重蓋了新房。”曾經的繁華,只存在于老一輩人逐漸模糊的記憶中。
據資料記載,富堨前街迤邐沿河而上,青石路面,約長1.2千米。清代以后,前街漸成古鎮財富聚集處。沿街商鋪、作坊、質庫、錢莊、藥號、飯堂、茶館、水埠、碼頭等緊密分布。商賈眾多,行人熙攘。著名的有月良園、永裕、源大、正大商行、碓壩頭廊街美人靠(水陸轉運點)、太和保元兩堂(藥號)等。巷內大宅櫛比,所居多為望族大戶,有江、汪、程、許等姓。上當鋪巷貫通前后街,舊時兩頭俱建券闬、更樓,有更夫值守,行宵禁。
歙縣二中老師孫潔曾在富堨度過四年的童年時光,在她的記憶中——“前街店鋪居多,從上村往下,先是水碓,然后是鍛造廠、翻砂廠,過了這些,就是竹器木器合作社縫衣社,還有打洋鐵的作坊等,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商店,什么合作商店、元大店、供銷社等,所銷售的商品種類不同,合作商店土特產居多,元大店糖果之類便宜,供銷社棉織品多。”后街則是居民生活區。
遺存豐厚,名人逸事千古流傳
富堨鐘靈毓秀,英才輩出。自古耕讀繼世,詩禮傳家。“十室之邑,不廢誦讀之聲。”歷朝來,僅大里一處,進士及第繼達十人。馮塘程霖生清末曾任蒙古總督。
鄭富林領著記者走進一幢老房子,相傳這里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故居。汪宅北側一幢舊宅臨塘而建,相傳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慕名來此寓住余月,作《雙鑒行窩圖》。安徽省美協會員、黃山市徽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洪振秋在他的《徽州掌故》一書中專門寫了一篇關于唐伯虎名作《雙鑒行窩圖》里的徽州遺址。
上世紀90年代,專家在富堨村公路石塝下發現一明代建筑遺址。這幢只有一層的磚木建筑是典型的明代風格,而房前就有一個水塘,綠波蕩漾,雖然近處的多年老樹紅葉已不存,但是從后山的結構以及遠景中未被砍毀的老樹紅葉仍蔥蘢秀氣。專家稱只要略作復原,這就是唐伯虎的畫境了。鄭富林說,唐伯虎的畫原來掛在上村口,可惜1969年因洪水被毀。
汪宅南側便是娑羅園,為乾隆時名醫汪世渡祖居,相傳其子汪大順為皇室治病有功,得御賜紅豆樹兩棵,栽于園中,現今兩株紅豆樹依舊枝繁葉茂。富堨亦是新安醫學的發源地之一,代有巨擘,造詣精湛,中晚清汪昌泰、汪宗錦、汪裕馴,民國王仲奇、曹崇竹內、外科聲名遠揚;現代王任之、曹嘉耆、王宏毅等建樹卓著。七旬村民程富資告訴記者,他高中畢業后回鄉當過赤腳醫生,后來自己開診所,而他的祖上正是著名的新安醫家程大鑒。
此地民風淳樸,敦睦親和,樂善好施,清中期何永昌富甲六鎮,感恩報國,捐巨額糧餉,被授一等軍功,圣旨賜匾,準造牌坊旌表;太和堂藥鋪由畢子勉于1922年創辦,是當時歙縣四大中藥店之一。畢先生以仁者之心懸壺濟世,無論貧富貴賤,一律竭誠診治,無力付費者,連藥費也一并免除。他捐資墾田百余畝,以耕種所得做義賑,畈中筑亭供人休憩、躲風避雨,富堨婦孺皆知畢子勉是地道的大善人。太和堂藥鋪前店后坊,臨路院門楣額以“勤園”明訓,鄉人遂將這條路命名為“勤園路”。
搶抓機遇,探索發展特色路徑
上世紀50年代村里開始通公路,改革開放后,街上的店鋪慢慢轉到馬路旁,形成了后來的新街。宋陽廉1958年來到富堨,說起富堨的“前世”與“今生”,他還歷歷在目,“記得最深的是,那時的富堨是石板路,處處都是老房子,有三個街亭,渠水穿街而過,街的兩旁都是店鋪,特別是前街,供銷社、藥店、信用社、手工業社……什么都有,后來隨著交通的變化,店鋪漸而遷至馬路兩邊,老街也就冷清了。”
城許大道、歙黟公路、縣城的二環路都在富堨交匯,城許高鐵站也在境內,區域交通四通八達,地面三條大馬路,地上高鐵,地下宣寧黃的天然氣管線,形成基礎設施的立體網絡。富堨鎮黨委書記曹雄威表示,未來,富堨將作為城市的后花園打造,“目前還在做打基礎的事情,去年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把靠近河道一側全部拉直做護岸,把護岸里面留3米5左右的道路,已經完成填土,下一步再有項目資金,計劃把濱江路打造成步行景觀道,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
九如橋歷經四百多年風雨,雄姿不減;栽植于娑羅園中古樹,見證著一代名醫的傳奇;木榨香油閃耀在央視《舌尖上的中國》……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里有千年底蘊的水利文化,有寶貴的新安醫學,各類資源十分豐富。
前不久,傳來富堨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好消息,曹雄威認為這是一個大機遇,“有了項目上的補貼資金,還要在‘三T’上尋求突破:發展旅游如何形成體系?古村游、鄉村旅游存在同質化現象,如何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加強老街、古村保護,做好水利文化、新安醫學文章的同時,如何打造形成富堨自己的特色?在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正視問題、補齊短板,發展路上,富堨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
責任編輯:葉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