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黃山區工業經濟蓬勃發展,49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2.3億元,實現增加值5.7億元,保持兩位數增長,位列全市第三。規上企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增加值均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來,黃山區以加快新型工業化為主線,以太平經濟開發區為平臺,以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培育為抓手,推動工業經濟總體呈現穩中向好、質效雙升的發展態勢。
輕輕擰一下瓶蓋,茶粉墜入水中,3秒鐘后,原本無色無味的礦泉水“變身”為金黃色、茶香撲鼻的茉莉花茶。
該款“瓶蓋茶”是黃山華綠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黃山毛峰等茶葉為原料,將萃取茶粉整合進瓶蓋,創新研制的茶水分離產品。自2023年7月投放市場以來,已生產、銷售“茶瓶蓋”超5000萬個。
農夫山泉黃山生產基地在做好四條天然水生產線和兩條飲料生產線生產的同時,正蓄力謀劃“工業+旅游”多元融合產品,打造主題“觀光工廠”。
黃山區堅持生態優先,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工業發展的全過程。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發展路徑,綠色食品產業、新材料產業和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形成。
走進水工茶業,空氣中充盈著奶茶香。該企業專注于新式茶品的研發及生產,今年推向市場的“黑流獸”生物發酵茶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公司還計劃通過二期擴容增產提質項目,進一步提升產能和市場競爭力。
生產醬鴨、火鍋底料等系列產品的黃山情義三寶食品有限公司,將加工基地從烏石鎮整體搬到太平經開區,目前廠房正在封頂。諾農最工廠,主要生產木耳、筍衣等干菜系列,當前正處于年貨訂單熱、加工生產忙的狀態。
綠色食品作為黃山市九大主導產業之一,已納入產業發展規劃。黃山區不斷加大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以農夫山泉黃山基地、立頓茶黃山加工基地、華綠園、苗員外、全江食品等企業為龍頭,囊括工業新茶飲、天然飲用水、徽菜預制菜等綠色食品產業,加之原有的猴坑茶業、六百里猴魁等傳統名優茶企,形成了黃山地區一支叫得響的品牌隊伍,產業集聚初具規模。
工業新茶飲的壯大,將黃山區的茶產業鏈延伸,茶產業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得更大更強。投資15.4億元的農夫山泉黃山基地的成功落地,將黃山區的生態好水變為真金白銀,6條生產線全部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20億元。黃山區的徽菜預制菜產業也蓬勃發展,醬鴨、火鍋底料、木耳、筍衣等產品,豐富了市場供應,推動了傳統農業與現代制造業的融合。此外,該區兆能實業、金瑞泰、盛基藥業等新材料和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出口方面展現實力,今年1—11月,黃山區工業出口額5730萬美元。
黃山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搭建創新平臺,為工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華綠園自主投資5000萬元新建企業創新研發實驗中心,開發國際前沿綠色新產品,在食品科學工程領域亮點突出,延伸傳統綠色食品領域新鏈條。華綠園與安農大聯合建設的“工業新茶飲綠色制造安徽省聯合共建學科重點實驗室”實現了全市省級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實驗項目100多項,擁有專利10個。
黃山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研發關鍵技術,實現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今年截至目前,該區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8家;促成金瑞泰、鈦可磨等9家企業分別與浙江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登記吸納技術合同38項,成交額2.12億元。
黃山區工業在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引領下,正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活力,向著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大步邁進。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