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濃,行走在生機勃勃的歙縣大地,一座座村居亮麗多彩,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一個個村莊文明和諧……一幅村莊美、村民富、鄉風好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地鋪展開來。
近年來,歙縣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切實發揮品牌建設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聚力打造“歙采繽紛”區域公用品牌,推動鄉村振興持續厚植新動力、打開新空間。
歙縣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和美山“鄉”實現新突破,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和鞏固脫貧成果成效考核連續8年“好”的等次、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連續5年優秀等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入選全國“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縣、全省農業特色產業十強縣。
打造和美鄉村描繪美麗畫卷
精美的歐式花園洋房與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民宅錯落有致,開闊平整的柏油馬路兩旁,帶有卡通風情的彩繪和涂鴉與不遠處的開闊農田相映成趣。深秋時節,走進黃山市歙縣鄭村鎮棠樾村,仿佛置身童話世界。
作為全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棠樾村槐塘自然村不僅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還享有“安徽華僑第一村”的美譽。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槐塘人開始以勞務、探親、旅游等方式陸續移居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從事皮具、餐飲、百貨超市等行業。村民陳秋來之前一直在意大利創業,如今回家協助女兒打理咖啡館,“家鄉發展得很好,我們作為槐塘的海外游子,也希望葉落歸根,回家鄉發展。”高端的咖啡店,成為槐塘村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游人沉醉,也帶動了鄉村的消費升級。
棠樾村以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為指引,深入挖掘提煉僑鄉特色文化資源,植入業態運營理念,錯位布局購物、旅拍、餐飲、民宿等“僑”業態,打造游客打卡新亮點。目前,已推出漁林留舍精品民宿、鄉村旅拍工作室、槐塘工坊、紅酒館、POPE珀普巷西餐廳等8個新業態,即將推出西班牙風情山莊、華合棠中餐廳等4個新業態。開設全省首家鄉村“免稅店”——槐塘平價進口商品超市,專售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計300余種平價進口商品,月營業額達10萬元;推出集茶、酒、餐于一體的“在村里”新中式茶飲、摔碗酒、歐兜稻田咖啡、吊爐火鍋等,吸引了青年“打卡”8萬余人次。
棠越村是歙縣打造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的縮影,該縣多元化品牌賦能,塑造鄉村全域新風貌。聚焦“一村一主題”“一村一風韻”“一村一品牌”農文旅康一體發展思路,圍繞云巔、山場、江畔、田園、村落五大場景系統規劃建設,繪就“歙采繽紛”和美鄉村新畫卷。
生態底色更靚。傾力打造“你好,新安江”全域生態品牌,聯合省委黨校開展碳匯開發等課題研究,完成全省首個村集體竹林碳匯交易等標志性成果。縱深推進農村“三大革命”,迭代升級“歙美五小園”“歙美庭院”建設,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聚焦偏遠山區、庫區持續推進農村雙基建設,獲評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
人文特色更顯。高標準推進王茂蔭故里保護利用、黃賓虹藝術研學中心等項目,讓傳統村落、名人故居煥發新生機。深入挖掘汪滿田魚燈、許村大刀燈、璜田徽劇等非遺民俗,持續推出深渡毛豆腐等村碗IP,大力保護萬二石頭寨、陽產土樓等徽派村落特色,集群發展南屏·水天一舍等徽州美宿,打造新安江詩畫長廊等農文旅線路,成為主客共享的心靈休憩地。
精品成色更足。扎實推進藝術鄉建,截至目前,累計建成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150個。高標準實施“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高品質推進棠樾村等8個省級精品示范村建設,僑鄉槐塘、云上坡山等一批有顏值、有產業的特色村莊出彩出圈,賣花漁村、瞻淇魚燈、石潭油菜花被外交部點贊宣推,稻田咖啡等新場景多點開花,成為鄉村旅游“流量密碼”。
多元化產業賦能塑造鄉村全域新風貌
走進歙縣數字鄉村館,山核桃、茶葉、菊花等歙縣特色農產品在貨架上陳列有序;電商直播間里,各類本地山珍美食吸引了不少線上網友。近年來,為提升品牌效益,增加附加值,歙縣積極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賦能。通過建設歙縣數字鄉村館,打造“歙采繽紛”區域公共品牌,助推農業產業發展、文旅產業提質,構筑具有歙縣特色的數字化產業發展體系。
體系化品牌運營,激活鄉村產業新動能。圍繞做好“土特產”增值文章,在構建“豬魚茶菊果”全產業鏈體系基礎上,健全完善“歙采繽紛”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質量標準體系,農業綜合產值超240億元。
“平臺+市場”同步發力。組建國有平臺歙州農文旅集團,推進“歙采繽紛”產業園、飼料鱖魚中試基地等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運營,推出枇杷飲等系列產品189個,年實現營收超1000萬元,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深化與阿里巴巴、抖音等大型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建設運營數字鄉村館,加快營銷場景的創新,拓寬品牌銷售渠道。
“龍頭+基地”協同并進。堅持扶優扶強與扶初扶特并重,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薇薇茶業躋身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強,萬興園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國家級生態農場。探索開展農業生產大托管試點工作,實施茶園、山核桃林等托管服務9400余畝。歙縣梯地茶園系統入選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北岸鎮(黃山貢菊)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霧云間珠蘭大方茶等23個優質農產品納入全國特質農品名錄,數量居全國縣級第一。
產業興,鄉村振興動能強。歙縣加快優化布局,產業發展蓄勢賦能。圍繞“豬魚茶菊果”產業鏈發展出臺《歙縣2024年深化“5321”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配套《歙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實施辦法》,用2000萬元專項資金激勵產業發展新動能。圍繞“豬魚茶菊果”產業鏈開展精準招商,2024年綠色食品產業新增簽約項目數7個,總投資額4.272億元;已簽約未入庫項目1個(智慧漁業),投資額1.02億元;重點在談項目2個,為農批市場、外塘養豬項目,投資額分別為2億元、0.43億元。
深挖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積極探索“農業+旅游”“農業+文化”等融合發展模式,塑造“歙采繽紛”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利用“兩山轉化”交易平臺,整合全縣農產品和文創產品265個品類。連續兩年舉辦黃山貢菊產業發展大會,成功舉辦三潭枇杷節、農民豐收節、滴水香文化節等活動,2024年前三季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數780萬人次,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營業收入58億元。
抓示范創新農村改革蹄疾步穩
近年來,歙縣緊緊圍繞農業農村改革重點任務,細化舉措,穩慎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深化鄉村運營,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資產,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激發歙縣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農業生產“大托管”。印發《歙縣2024年農業生產大收儲、大托管服務示范推廣實施方案》,各鄉鎮有序推進大收儲、大托管服務示范推廣工作。截至目前,全縣累計開展托管、收儲面積共10961.5畝,其中開展托管服務面積10407.7畝,涉及農戶4602戶,開展收儲553.8畝,主要用途為建設農產品種植基地、小型農產品加工園區等。成功召開全縣農業生產大托管暨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推進現場會,進一步動員部署農業生產“大托管”工作。
深化鄉村運營。截至目前,全縣三級鄉村運營公司總收入6547萬元,上繳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5.65萬元。積極探索農村職業經理人制度。選定5家“國企+村集體”組建合資公司,支持聘請農村職業經理人開展試點工作。
農村閑置資產盤活利用。積極組織各鄉鎮開展農村閑置資產、閑置農房的摸底工作。截至目前,全縣閑置農房11686幢,閑置農房面積共計1009763平方米,閑置宅基地3545宗,閑置宅基地面積共計286537平方米。2024年度盤活住宅73處,盤活住宅面積14380平方米,帶動農戶就業62戶,村集體收入增加0.6萬元。
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10415.48萬元,同比增長6.27%;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104個,占比57.14%,同比增長25.30%;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益總額5651.97萬元,同比增長31.32%;經營性收益50萬元以上村27個,占比14.84%,同比增長80%。試點開展承包地二輪延包,2023年選定杞梓里五春村開展試點,2024年增加武陽鄉方村村、新溪口鄉連山村2個試點村開展試點。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范管理。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開展“千員帶萬社”行動工作方案,完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名錄管理,推進新型主體規范化建設。截至目前,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701家,農場502家。同時,對2014—2021年31家省示范家庭農場、2021—2022年13家省示范農民合作社進行省級監測,合格率68%。
系統化品牌聚力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歙縣深入實施黨建帶群建促鄉村振興滿天星工程,將“歙采繽紛”從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深化拓展為全縣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亮麗名片,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展現作為、綻放精彩。
激勵干部擔當。創新實施選派干部“三訪”行動,定期開展鄉村干部擂臺比武,探索成立新安江區域鄉村振興聯合黨委,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凝心聚力、抓人促事。縱深推進“黨建+基層微網格”,推深做實“歙事井然”品牌,創新推出“一帖靈”等特色調解工作法,著力推動“駐村夜訪”向遍訪覆蓋。
激活人才資源。探索推進“國企+強村公司+社會資本”建設運營模式,通過聘請職業經理人等方式開展村莊運營,在村里西餐廳等新業態應運而生。實施鄉村創客引育、青農人培育等行動,培育鄉村創客100人、青農人1500多人,評選“最美鄉村推介官”等32人。選派科技特派員182名,探索“科技特派員+”示范點建設。加大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改革力度,閑置農房盤活利用“三村模式”被農業農村部推廣。
激發村民熱情。堅持“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理念,深入推行“戶主會”群眾工作法,拓展飲茶議事會等做法,聚焦環境整治、公益事業等事項召開“戶主會”,最大限度匯聚民心民智民力推動鄉村振興。推廣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茂樣本”,全域建設徽州鄉風評理堂。深化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探索推行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等鄉村治理工作與積分制相結合,激發群眾自治的內生動力。
下一步,歙縣將圍繞穩產保供,在糧食產能提升上求突破;圍繞鞏固成果,在脫貧底色繪就上更鮮亮;圍繞三產融合,在產業發展壯大上出實招;圍繞和美鄉村,在做優“千萬工程”上動真章;圍繞綠色發展,在踐行綠水青山上樹標桿;圍繞農村改革,在賦能鄉村振興上出經驗。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從文化繁榮到產業升級,歙縣以精細的功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讓每一個新農村更具田園風光,更具詩情畫意,更具生機魅力……
值班編輯:胡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