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倒入冷水稍等片刻,就可享用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方便火鍋成了今年以來的速食新寵。不過近日,其背后的安全性問題由此浮出水面。目前方便火鍋市場有多達數百個品牌涌入,門檻低和高利潤成為資本的最重要驅動。但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代工現象普遍,也讓方便火鍋的安全性問題突顯。
方便火鍋底部加熱包的主要成分是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和生石灰等,加入冷水后升溫可達150以上,蒸汽溫度可達200。從其配方即可知曉,這是通過最簡單的化學反應,瞬時釋放大量熱能達到加熱效果。商家已預先配置加熱包,用戶只需注入冷水即可加熱食用,操作方法很簡單實用,具有便攜性、適用性,無論居家還是旅游,都能輕易享用方便火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自有其道理所在。
不過,也正是由于其采取的是化學反應加熱模式,短時間釋放大量熱能,如果操作不當、無法合理控制熱能的話,就會成為“定時炸彈”,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比如加熱時產生大量蒸汽,方便火鍋蓋子上的透氣孔如果堵塞,容易造成小型爆炸,甚至炸碎玻璃、燙傷人。而且,加熱包注水后,經化學反應會釋放出大量一氧化碳,增加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容易觸發警報系統,如果在密閉空間,也有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方便火鍋確實很方便,但其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不當使用會釀造安全事件,給消費者帶來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因此,廠家要嚴把質量關,行業也應統一安全標準,不能只求方便而不重視安全,要高度重視和防范意外風險事件,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負責。
目前方便火鍋的定位是大眾消費市場,迎合快節奏社會廣大消費者對方便食品的需求。方便火鍋跟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飯、速凍水餃等類似,都是預加工食品,消費者只需簡單操作加熱,等幾分鐘后即可食用,對時間和空間沒有太多要求。從這點來看,方便火鍋豐富了方便食品的種類,亦是中國的特色食品,市場基礎很好。而且,其超過100%的高利潤,亦吸引到無數廠家加入,市場上涌現數百個品牌的方便火鍋,競爭很激烈,難免會有品牌為了利潤而降低安全標準。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的方便火鍋幾乎全部為代工生產,較低的準入門檻也為食品安全埋下一些隱患。貼牌、代工生產并非關鍵問題,很多品牌都采取類似加工模式,只要能夠找對合適的加工廠商,把控住生產質量即可。問題的關鍵在于,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僅有個別地方制定了生產標準,主要還是靠企業自覺意識。因此,要加快制定方便火鍋的國家標準,嚴格規范安全性、操作事項,以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實習生 陳欣